比萨大学

简介
  比萨大学创立于1343年,当时是作为培训大学教师的综合性基地而创立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比萨大学一直以拥有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巨匠而骄傲,伽利略出生和求学阶段一直在比萨,在1589年成为了比萨大学的数学系教授。比萨大学的校友中有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包括吉奥素.卡杜齐(文学) 、恩里克.费米(物理) 和卡罗.路比亚(物理) 、恩里克.波比列(数学)。

   现在比萨大学已经成为了一所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研究机构。大学里有涉及现代科学各个门类的72个本科生专业和76个研究生专业,学校里还有11个博士专业。比萨大学有68种专业技能培训项目和超过100种短期技能培训,还有MBA培训课程。教学与科研在各个领域都紧密结合起来。

   比萨大学在2010-2011学年有52000名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生、950名博士生和1100名医学健康专业的培训生。教学科研人员大约有1590人,实验室和行政人员有1643人。在最近的上海ARWU 2011世界大学排名中,比萨大学在意大利排名第一,在世界范围内排在前150名。数学和物理专业排名世界前100名。在韦伯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比萨大学也高居第二位。   

    比萨大学的所有学院都在比萨市里,有的在市中心辉煌的古建筑中,有的在城市郊区新建的建筑里。绝大多数设施都在从比萨市中心步行20分钟的范围之内。进入中世纪之后追随北方威尼斯、热那亚的脚步,将势力范围扩大至地中海。比萨伽利略机场是意大利的主要国际机场之一,许多欧洲航班和国内航班都在此进出。

科研
  比萨大学在2002年公立大学排名中文学专业第1名、语言学第6名、医学第4名、理学第2名、兽医学第5名。 
比萨大学是伽利略学医的所在地,至今仍然被公认为是理工名校。

   比萨大学现有学生46536 人;教师约1800人;职员约1700人;下设11个学院;共有57个系。另外,系与系之间或单独的研究中心有25个;博物馆和收藏中心有13个;大小图书馆有16个,图书馆藏书40万册,期刊840种。本科课程开设有72个专业;研究生课程开设有71个专业。

   比萨大学为自己的学生提供多工服务技术,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注册中心”实现入学的注册。

   为了解决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设立了听讯服务,而伤残学生综合服务部则帮助伤残学生过好在校内的生活,学校与城市的很多文化结构协议保证为大家提供廉价为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大学 体育中心的设施使学生能够进行多种体育运动,大学学习权利的大区公司,这一结构通过每年的考试发放相当数额的奖学金和住宿贴金。

院系
  比萨大学还有一个附属的高等师范学院,有文科、理科两个系,学生不到200人,教师有100人,专门培养意大利科技和文化界的优秀人才。从1983年起,中国每年派汉语教师到该学院任教。

   比萨大学下设的11个学院中包括农学院,经济学院,药学院,法学院,文学和哲学院,外国语和外国文学院,医学院,兽医学院,工程学院,数学,物理,自然科学学院和政治科学院。这些学院星罗棋布地座落在比萨城内,但各学院的学生秘书处集中在一处,位於城东的比萨大学办事大厅内。

比萨大学入学指南
  比萨大学热忱欢迎所有国际学生来到这所学校。本科生申请入学需要高中毕业证书,硕士生申请入学需要本科毕业证书。学制较长的医学、牙医学、兽医学以及其它几个为数不多的专业在招生数量上有限制,这些专业在9月份会进行一次入学考试。

   所有学生在入学前会进行一次入学考试以确保学生能达到基本的入学要求。对于博士生来说,招生数量是有限的,国家统考的成绩直接影响招生情况。非欧盟学生如果申请意大利语教学的专业,首先要通过语言考试或是具有CILS颁发的意大利语B2级别证书。申请英语教学的学生具有CILS颁发的英语B2级别证书。


招生简章
为促进中英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中国留学服务中心(CSCSE...[查看详情]
为响应国家“产教融合”的教育政策,在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首都建设相结合的背景下,北京第二...[查看详情]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留学需求,培养“多语种复语、跨专业复合”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北京第二外...[查看详情]
由于中德两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诸多不同,中国高中毕业生不具备直接入读德国大学本科的资格,...[查看详情]
由于中澳两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诸多不同,中国高中毕业生不参加高考或高考成绩未达到一本线的...[查看详情]
自2005年第一届中意文化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开放了签证政策,并采用“国立高校免学费”这一...[查看详情]
根据日本入国管理局的要求,学生赴日留学前,需在本国国内进行一定课时的日语学习,语言水平达...[查看详情]
随着中韩关系的逐步发展和国内韩国语人才的需求,在围绕学校“国际化、创新性、高水平、应用型...[查看详情]
为响应国家“产教融合”的教育政策,在人才培养与国家战略、首都建设相结合的背景下,北京第二...[查看详情]